搜救犬大哉問!(82)
21年前造成台灣慘重傷亡的921大地震,至今仍是許多人不忍回想的記憶,但是當時有來自世界各地共103隻搜救犬,不僅從死神手中搶回了許多脆弱的生命,也在台灣人的心底埋下了自行培訓搜救犬團隊的想法;目前在包括政府及民間單位的努力之下,已有數十隻的搜救犬隨時待命加入協尋及救災的行列。
究竟被稱作『最有溫度的生命探測儀』是如何在嚴峻環境下發揮所長,傳達絕望中的希望之聲呢?
Q1.甚麼樣的狗狗適合當搜救犬?
Ans: 不論甚麼品種的狗狗,其實只需具備高專注力、個性活潑愛玩,以及喜歡與人類親近的特性,都是有機會成為搜救犬的喔!不過要成為一隻能夠獨當一面的搜救犬,必須通過長時間而且高強度的訓練,所以特別愛吃、愛玩的狗狗,經常會對於繁重訓練後的「獎勵」特別期待,也會比較能夠樂在其中。
Q2. 搜救犬會參與那些救災工作?
Ans: 除了大家熟知的地震或氣爆導致房屋倒塌的救災工作之外,也有搜救犬會接受「路徑追蹤」的訓練,幫助尋找失蹤的登山客、迷路的失智老人或幼童、甚至是協助偵破命案。
Q3. 為什麼搜救人員需要搜救犬的協助?
Ans: 搜救犬最主要的任務是「利用敏銳的嗅覺來快速縮小救災範圍」,在領犬員的指示下,他們會來回穿梭救災現場、用鼻子判斷所在區域有沒有生還者,為的就是讓搜救人員能夠更有效率地把握黃金72小時去救人。
Q4. 搜救犬如何告訴搜救人員 「我找到人了!」?
Ans: 一旦聞到疑似有待救者的氣息,搜救犬會立刻停下腳步並且用吠叫的方式暗示領犬員。可別以為狗狗汪汪叫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,由於人類的體型比較龐大,經常會受限於地形而無法跟上狗狗的腳步,這時搜救犬就必須懂得發出「大聲且不停止」的吠叫聲,這樣才能夠讓搜救人員有足夠時間抵達狗狗標定的區域並展開搜救。
Q5. 救災時宛如特種部隊的搜救犬,需要經過甚麼樣的訓練?
Ans: 災區現場可能是倒塌的建築、歪斜的地面、扎腳的瓦礫或是廣闊的山區,所以為了應付不同環境的挑戰,搜救犬平常就要進行長跑、攀高、跳躍等敏捷度訓練,甚至也要習慣站在好幾層樓高的地方或是在瓦礫堆上行走;很多災區現場經常是一片漆黑,所以狗狗也必須練習克服伸手不見五爪的恐懼,而這些都是需要持續一年以上不間斷地訓練,才能在值勤時臨危不亂。
Q6. 狗狗會對搜救「工作」感到倦怠嗎?
Ans: 領犬員平時會模擬各式各樣的情境來幫助狗狗「練功」,一旦達成任務時就會毫不吝嗇地大聲稱讚狗狗,或是給他們最喜歡的零食玩具當作獎勵,目的是要讓狗狗將搜救訓練與「自我實現」連結,讓他們認為參與救援並不是為人類付出的工作,而是一場場打怪破關、追求滿足感的闖關遊戲!
Q7. 搜救犬的生活和工作有保障嗎?
Ans: 目前隸屬政府部門的值勤犬都是受到動物保護法規定的「政府部門值勤犬照護管理規則」規範,包括自訓練犬時期開始,每星期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、每次執勤時間不能連續超過30分鐘,以及值勤時須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等各種保障。
Q8. 搜救犬退役之後會去那裡?
Ans: 目前隸屬政府部門的搜救犬服務年限為四年,最長不能超過七年。一旦搜救犬年滿8歲或是經評估已經無法適任救援工作時則會開放給民眾領養,或是由政府單位飼養終老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感謝工作犬為人類的付出
祈願2020平安健康即是福